县市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县市频道   ->   瑞安 -->正文
瑞安中学百年名校的教育风范
2017年07月18日 10:26:17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2016年10月4日,瑞安校史馆新馆开馆仪式暨《瑞安中学文化丛书》首发仪式举行。

  夏日的酷热似乎丝毫影响了不了吴天跃回母校瑞安中学的热情。7月13日下午,捧着自己与瑞中13位校友汇集出版的学术论文、取名自清末大儒孙诒让“百年以后,各国势力平均,必有投戈讲艺之一日”学术理想的《讲艺集》,吴天跃踩着校园里树荫下的斑驳光影,恍惚又回到了若干年前在瑞中求学的日子……身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吴天跃每年寒暑假都会尽可能地回母校拜访师友。

  而刚刚被北京大学法学专业录取的姚欣汝这几天谢绝了一切外出的邀约,认真地准备讲座,今天她将和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阮方正等同学一道回母校,为高一的学弟学妹奉献一场凝聚他们高中三年智慧、干货满满的讲座……

  对于瑞中学子而言,在瑞中度过的短短三年时光都是他们人生中无比珍贵的回忆。像吴天跃、姚欣汝一样,即便毕业,瑞中似乎仍然与他们有着一种家的羁绊。

  这就是瑞安中学的魅力。从创办之初承载孙诒让等乡贤“富强之源在于兴学”的救国理想到如今“敢担当、有智慧、能做事”的育人愿景;从浙江最早的新式学堂到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再到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和温州市唯一上榜的首届中国百强中学……百廿年来,这里一度汇集瓯越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学人。他们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严谨的科学思想,还有爱生如子的师德操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经过岁月洗礼,沉淀成瑞中的人文之魂和学校精神。

  浙江最早新式学堂

  知名校友灿若星河

  追溯一所学校的历史渊源,你往往会发现正是这种渊源决定了这所学校的风格和使命。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这让朴学大师孙诒让悲愤不已,他毅然放下手中经籍,提出“富强之源,在于兴学”的观点。1896年,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的“学计馆”择址“卓公祠”开学,这便是瑞安中学的前身。同年10月,由项湘藻、项崧在项氏宗祠创办的浙江省第一所外语专门学堂——“瑞安方言馆”创办。1902年,学计、方言两馆合并为瑞安普通学堂。

  从创办之初,瑞中便吸引了大批学者名师献身教育,成为群贤荟萃之地。当时温州地区最有造诣的算学家林调梅(学计馆首任馆长);晚清文坛上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洪炳文(方言馆历史、地理教习);温州近代三大日记之一《杜隐园日记》作者张棡(文史教员);浙江省首批文史馆馆员俞春如(国文教员)……一大批知名学者构筑起了瑞安中学丰博深邃的治学品格和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使当时的瑞安小城一度成为浙南教育文化中心,引领浙江教育文化的发展,甚至站在全国教育文化发展的高地之上。

  而历经三个世纪的人才培育,从这里出发的著名学子更是灿若星河:“洋状元”项骧、教育家洪彦远、辛亥革命先驱许燊、经史学家李笠、周予同、数学家项黼宸,鱼类学家伍献文、天文学家孙义燧、大气学家伍荣生、海洋学家方国洪、国旗设计者曾联松……2005年,鉴于瑞安中学的办学成果及对近代浙江教育的影响,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国际永久编号为4073的小行星,命名为“瑞安中学星”。

  数学特级教师黄吉光自1962起便在瑞中任教,说起瑞中历史如数家珍,即使退休,“瑞中人”的自豪感仍然弥漫在骨子里。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便把“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出人才,两个课堂一起抓”作为教改重点,坚持课内外结合,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当时瑞中学子连续三年荣获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校影评组坚持十年不懈撰写电影评论1000多篇,172篇被《中国教育报》选登;学生的创造发明更是硕果累累,1989年浙江省首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比赛中瑞中学子在12个奖项中独占三项,被誉为“小发明家的摇篮”,之后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1992年瑞中应届毕业生330人,升入大专院校212人,大学上线率已达64%。

  “我记得1984年带队去省里参加数学竞赛,当时跟组委会的人笑约如果哪个学校获得省一等奖第一名,颁奖会便在该校举行。果然,那一年我校吴声积同学便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一等奖第一名,当年的浙江省数学会如约在我们学校召开颁奖大会。”若干年过去,黄吉光回想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锐意进取的瑞中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邀请千里之外的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等来校指导教师教学;每学期举办类似现在的“校园开放周”,邀请兄弟学校教师随堂听课;大张旗鼓鼓励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校本课程的选课走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研究型学习被专家学者誉为瑞中模式……

  见微知著,瑞中这种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使其始终以浙南教育“领头雁”之姿,谱写了一篇篇历史名校勇立潮头的育人华章,亦是温州近现代教育史的生动缩影。

  传承发展瑞中精神

  高考一段上线率再创新高

  陶尖山上的清风明月,晨曦幕月中静默的探花楼,暗红色巨大石碑上“甄综术艺,以应时需”的校训,弥漫着浓郁书香的养正书店、浙江省13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的瑞中古籍室以及埋首苦读的莘莘学子……构成了瑞中现代与传统、古韵与时尚并存的诗意校园。

  漫步在如此丰富而静美的校园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情丝不自觉便会油然而生。化学老师吴建国自1982年在瑞中任教,一待便是36年,今年已连续三年教高三化学课。“像我这样的老头子,如果在其他学校,早不带高三,准备休养生息退休了,然而在瑞中,像我这样仍然奋斗在高三一线的老教师不在少数,我们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为瑞中跻身省一流学校而孜孜不倦。”吴建国说,当年刚分配到瑞中时,他一门心思想考研,然而“瑞中人”这三个字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使他一待就是36年,其间有多次离开的机会,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就是瑞中百年沉淀的人文魅力吧,瑞中更像我们每一个瑞中人共同的家”吴建国说。

  在瑞中,校长陈良明以“早上六点三十到校至晚上十点离校”的独特方式,陪伴和温暖着每一位老师的心;每一位带班班主任同样以“早上六点三十到校至晚上十点离校”的形式陪伴和温暖着每一位学生。午休时间,许多教师办公室的房门都敞开着,随时为学生上解疑释惑。

  “教育是最长情的陪伴,或许我们老师一天待在学校里,也不一定都有可忙的事,但是我希望我的学生每天都能看到我。有时候仅仅为了他们在学累了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到我鼓励的眼神,这就让我们的守候有了意义。”语文老师蔡瑞琛说。在蔡瑞琛身上,你似乎能感受到瑞中教师身上普遍自带的那种幸福感。“瑞中聚集了瑞安最优秀的学子,作为教师能在这些学子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他们,并且陪伴他们,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有使命感的事。”蔡瑞琛说。

  2017年瑞安中学毕业生639人,参加高考634人,整体一段上线率88.3%,高考一段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均居温州市前茅。学科竞赛也喜获丰收,连续两年高考“三位一体”初审通过人数排名全省第二。2017年上半年学科竞赛获奖就达737人次。其中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17名学生获一等奖,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11人获一等奖,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13人获一等奖,第十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四人荣获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的半壁江山。

  秉承“甄综术艺”校训

  注重学生特长培养

  “作为重点中学,当前没有好的高考成绩就没有明天,然而只讲高考成绩则没未来。”这是瑞中校长陈良明时常挂在嘴边勉励同僚的话。

  在瑞中有着繁荣的社团文化,全校建有20多个学生社团,创办社团刊物24份,在校的每个学生都参加过1至2个社团的学习。像著名的西岘文学社、话剧社、演讲与辩论协会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瑞中学子。

  近年来,为了提升社团质量,学校还革新推出了社团活动课程化,采取导师制,每周开设2节社团课。“像我是演讲与辩论协会的导师,为此设计了《我是辩手》课程,每学期推出18节课时,引领学生朝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蔡瑞琛说。

  同时,学校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建设了“梦想空间”,木工房、智科车间、微格教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演播中心、天文台……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方面为学生搭建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希望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未来播下梦想的种子。”陈良明说。

  林迅等七名学生组成的瑞中机器人代表队,代表中国与麻省理工、哈佛大学等超级名校在内的学生进行机器人巅峰对决,荣获高中组机器人灭火项目世界第三的佳绩;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获得者李星雨,用自己的最强大脑打破了浙江省近七年来没有获得金奖的记录;电视演讲比赛全国金奖获得者王忆希将瑞中学子的口才与自信留在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演播厅内……这一切无不是瑞中121年来,秉承“甄综术艺,以应时需”的校训,弘扬“深思力行”的瑞中精神而收获的丰美果实。

  同时“深思力行”的瑞中精神亦为瑞中绵延传承的学术报国理想提供了可能。吴天跃说,瑞中除了老师对他的影响,最大的收获是由此结识了一批同是研究人文社科的志同道合之人。现在这些人或已在海内外各大名校任教,或是各研究所的研究员。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仍然像高中时代一样交流切磋,并群策群力出版了《讲艺集》,这本书收录了14位瑞中学子从学理意义上严肃讨论家乡温州先贤学术、经济模式、移民历史等文章,也加入了其有更宏大关怀的印度建筑研究、犹太研究等内容。“最终售书所得款将全部捐献,用于瑞安人文精神的传承与维护。”

  瑞中百廿年的风雨兼程,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中,一直得到当地政府以及瑞安各界的鼎力支持。吴建国老师说,瑞安人民对瑞中老师的尊重是鞭策他精益求精的源泉。瑞安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瑞中的发展作为1号工程,连续二次出台扶植瑞中发展的政策,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瑞安市委书记时常关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解决学校遇到的实际困难,使瑞中师生不仅体会到一种温暖和动力,更真切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跨越三个世纪,经历百廿春秋。瑞中弥漫的梦想和激情、真诚和惦念、鼓励和嘉勉、艰辛和精彩……让每一位瑞中人沉浸其中难以割舍,亦奋发图强努力进取。“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如今,承袭着“深思力行”瑞中精神的瑞中人正朝着建设敢为人先、文化厚重的一流中学坚定前行。

编辑: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