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县市频道   ->   洞头 -->正文
如何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来看看洞头的探索与思考
2019年11月11日 11:13:25来源:洞头支站

  【导语】2018年,温州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依托温州民营经济的坚实基础和蓬勃发展,被赋予“探索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使命。该示范区面积约为148.3平方公里,落在洞头行政区范围之内,获批示范区也为为洞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那么,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如何发力?目前已经探索出了哪些发展路径?如何突破瓶颈制约,迸发出强劲发展动力?在近期举行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中,有一场在洞头举办的“蓝色海湾·海洋经济”院士论坛的其中一份主旨演讲内容,引起了关注。

  在这份由洞头区人民政府区长林霞在大会上的主旨发言,题为《争当海洋经济排头兵 高质量建设海上花园——关于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中,详实的介绍了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洞头建设近一年中,给海岛群众带来的改变,以及对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和探索。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发展建设中的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民资参与

  “国家赋予我们的定位是探索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开展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这个定位,赋予民资成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地位。而在这方面,洞头从几年前就已开始尝试探索。首先,是利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至今已实施七大PPP项目,涉及总投资近50亿元,并成为了2018年浙江省唯一在该类别获国务院表彰激励的地区。

  由酒店业主出资修复人工沙滩作为酒店配套设施、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沙滩修复后的长效管养、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湿地公园建设连带开发休闲旅游业态……结合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目标,近年来洞头区不断谋求拓展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的多渠道合作领域,强化村庄总部经济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下乡、专业人才进村,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海洋生态修复,东岙、金岙、白迭等原本破旧的古渔村重新焕发新活力,成为了闻名遐迩的网红村庄。

  受益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洞头的投资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民间投资占比越来越高,从2017年的31%,到2018年占比42%,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0%左右,在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加快城市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反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可谓一举数得。
 

  关键词二:蓝色海湾

  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一直以来,洞头坚持生态立区战略,致力于做好保护、修复、提升文章,通过打造精致的全域大花园,锚定“蓝色崛起、绿色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就是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的实施。从2016年首批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落户洞头,到2018年洞头蓝湾整治成效登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并被全国网民点赞,今年洞头作为全国海岛生态治理的样板工程,在北京展览馆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中上亮相。

  近三年时间里,洞头通过疏浚渔港改善水质和提升避风功能、建造生态廊道串景成片发展生态旅游业、修复沙滩帮助村民转产转业等举措,让蓝湾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洞头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面积占比增加27.3%,劣四类水质面积占比减少27.1%。

  今年,洞头围绕“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养还海”理念,谋划投资4.5亿元的11个子项目,并再次入选国家第二批蓝色海湾行动项目,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奖励支持的区(县)。海岛人民从过去的卖鱼卖沙卖石头,到现在开民宿开游艇做旅游,换一种方式靠海吃海,生活方式的转变,正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三:特色产业

  “要因地制宜,宜渔则渔、宜工则工、宜港则港、宜贸则贸、宜游则游,综合开发渔、港、景等海洋资源,走出一条洞头海洋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2003年视察洞头时,为洞头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指出的方向。“渔、港、景”从此与洞头海洋经济密不可分,成为洞头特色所在。

  围绕“渔”的特色,洞头充分发挥“中国羊栖菜之乡”和“浙江紫菜之乡”地理优势,深耕“两菜”产品的精深加工,深水养殖+智慧管理+休闲渔业+岛礁观光的大黄鱼养殖产业模式,也深受好评,“两菜一鱼”已经成为洞头特色产品的新名片。

  围绕“港”的特色,洞头大小门岛临港石化产业集群已成雏形,优越的深水岸线吸引了中石油、中燃气等企业重点项目先后落地,目前投资超90亿元的LNG项目正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25亿元的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已签约,实现了温州市百亿级单体制造业项目招引的历史性突破。而位于元觉的状元岙港口,今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可突破20万标箱,并获批为国际邮轮港。此外,洞头的东沙、鹿西、中心渔港等三大国家一级渔港,将努力打造成为现代渔港经济区。

  围绕“景”的特色,近年来洞头把滨海旅游业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方向,主张“为您打造一座城”,推进全域谋篇、全业融合、全民参与,通过特色民宿培育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52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摘帽”,乡村振兴战略在海岛落地生根。

  关键词四:改革创新

  创新体制机制,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比如,实施国家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改革,帮助摸清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家底,也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创新海域管理制度,参照“标准地”做法,探索开展“标准海”改革,做好海域养殖规划。借鉴治水“河长”工作制,实施“湾(滩)长”制度,将工作任务压实到人。此外,首创的《蓝色海湾指数评估技术指南》已通过专家评审和立项审查,有望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将为全国蓝色海湾整治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其实是“洞头标准”这个词。

  何谓“洞头标准”?其实就是对海岛发展差异化标准体系改革的统称。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领域管理制度存在空白,或者是已有的规章制度不适应海岛实际情况。比如小型休闲船艇管理没有专门法律法规;国省县道建筑控制区,按照等级高低有不同距离的规定,但不大适合海岛的地形等等,洞头区在实践中,对类似的问题进行梳理,开展了17项的“洞头标准”改革,目前已审议和发布9项,破除了不少影响、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也成为了推进温州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最大内生动力。

 
  【示范区未来建设的三个“思考”】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但海岛地区发展海洋经济,仍面临着许多制约瓶颈,如何借助示范区平台,开展改革创新,凝聚内生动力,洞头做了多方面的思考,并将想法和上级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和努力。

  思考一:如何更好地拓展示范区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海岛地区土地资源匮乏,极大限制了腾挪发展的空间。而示范区的建设,恰恰需要的就是腹地空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洞头提出了三条路径:

  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可否用用生态建设成果来奖补用地指标的方式,激励抓好示范区建设工作。

  二是创新用地办法,探索“渔耕平衡”模式,通过开展标准渔场的建设,研究比较养殖水面与耕地的食物出产能力,探索标准渔场面积置换耕地指标的可行性。

  三是探索向海域要空间,在国家严格控制围填海的大前提下,用“围而不填”方式,在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走出用海新路径,解决发展空间如何从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问题。

  思考二:如何更好地守护海洋生态环境?

  在国家赋予温州示范区的定位中,除了“探索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还有一个是开展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那么,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有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蓝色生态屏障,洞头做了很多努力,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如目前国家、省市出台的一些生态绿色奖补政策,主要结合林、水、气等指标,以面向山区为主,这也使得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洞头作为海岛区,目前还不能得到这方面的支持。

  还有,关于跨区域海洋污染如何治理的问题,如何突破污染原地判定的技术标准,以及建立合适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都是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思考三:如何更好地挖掘海洋经济潜力?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是从资源利用到形成产业,从产业链到形成产业集群,再到高质量发展,但目前大多数的海洋产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是普遍现象。

  为改变这种现状,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如被日本人称为“长寿菜”的羊栖菜,洞头作为国内唯一羊栖菜生产和出口基地,粗放的原材料买卖浪费了许多的附加值,如何加快推动类似羊栖菜的这些海洋产品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让传统产业插上科技成果带来的腾飞翅膀做大做强,也许正是今后打造示范区产业的“亮点”所在。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洞头,正全力朝着高质量建设“海上花园”的征程扬帆奋进。

编辑: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