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南大桥引桥和引道之间,出现了一条1米多长的裂缝,贯穿桥梁上下。见习记者姚卡摄
温州网讯 瓯南大桥横跨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鳌江,一头连接平阳鳌江,一头连接苍南龙港。大桥总投资1.65亿元,2007年建成通车,是亚洲最大跨径的钢桁开启桥。
日前,有读者反映,瓯南大桥引道和引桥连接处出现多处裂缝,甚至有明显移位,落差达十几厘米。此处的开裂问题已存在多年,屡修屡破。
引道和引桥连接处为何会开裂?为何面临屡修屡破的尴尬局面?开裂是否影响主桥安全?工程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将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昨天,市民考察团成员黄漫超、姚赞、陈建秋组成“三人小组”,实地探访瓯南大桥,对话相关职能部门。
目击:引道和引桥连接处明显移位,落差十几厘米
昨天上午,“三人小组”先来到瓯南大桥平阳鳌江段查看。只见大桥两侧的引道与引桥连接处均有数厘米宽的缝隙,贯穿桥梁上下,一直延伸到桥基。连接处的钢板撕裂翘起,桥边上雨水管道也已断开。开裂的桥面护栏上,一些钢筋裸露在外,护栏处的水泥用手一掰便成块掉落。据目测,两侧引道与引桥出现明显移位,落差有十几厘米。
随后,“三人小组”又来到瓯南大桥苍南龙港段查看。这里的下车道存在相同的问题,两侧引道与引桥的连接处移位,落差约15厘米。
虽然大桥两个入口处均设立了警示牌,标注“限重2吨、限高4.5米”,但仍不时有大货车驶过。附近居民反映,鳌江、龙港两地在建工程项目较多、工程车频繁过往。很多工程车严重超载,司机会选择在夜间偷偷从瓯南大桥通行。大量工程车的通行加剧了连接处的开裂。
回应:引道处理没有到位,主桥安全不受影响
瓯南大桥的业主单位是温州瓯南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昨天下午,“三人小组”就引道和引桥连接处的开裂情况,对话瓯南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戴安胡。
三人小组:引道和引桥连接处为何会出现开裂?
戴安胡:主要是引道没有处理到位。引道没打桩,建造材料以石块为主,引桥部分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打下60多米的桩。由于引桥与引道连接处的桥台沉降程度小于引道部分,不均匀的沉降导致衔接处开裂。此外,大量工程车的超重行驶,加剧引道的沉降程度。
三人小组:为何会出现屡修屡破的尴尬现状?
戴安胡:大桥开通一段时间后,引道就出现沉降。随着落差加剧,两地有关部门分别对两头引道进行多次修补。由于引道没有打桩,所以出现修补后不久又发生沉降的情况。
三人小组:当初建造引道的设计方案是否到位?
戴安胡:当时引道建设由当地政府负责,两者没有进行同步细致考虑,也有部分原因可能是出于节省成本。
三人小组:主桥是否安全?接下来有何修补措施?
戴安胡:出现问题的是引道,主桥和引桥是安全的。修补措施以铺设沥青为主,以保证引道平整。接下来,我们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次修补预定在10月完工。
9月9日上午,苍南龙港、平阳鳌江两地政府召集瓯南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交警、路政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商议相关管理方案。昨天,龙港镇副镇长缪维宝向“三人小组”介绍了会议相关情况。
三人小组:工程车超载通行使大桥不堪重负,今后有关部门将如何重点整治这种情况?
缪维宝:初步决定在大桥上放置限宽墩,限制大型工程车通行。为保证限宽墩和大桥匹配,保持大桥美观,已让设计单位对限宽墩进行设计,预计11月之前能放置好。
此外,平阳警方将在辖区交警中队抽调一组路面警力成立治理超限小组,将突击检查转变为常规检查,加强对瓯南大桥夜间管理。
观点:实质是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没衔接好
黄漫超:引道的沉降并非偶然现象,对普遍存在的软土基问题应当在先期的规划中有所考虑。即使要节约建设成本,也应当在管理、维护方面多加注意。为何只有在问题严重、群众质疑时,职能部门的修补、管理方案才匆忙出炉?可见,我们的管理、信息公开,都是滞后的。
姚赞:瓯南大桥每年要小修,花费十几万元;两三年要大修,花费六七十万元,这是为以前的考虑不到位付出的高昂学费。瓯南大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引桥和引道没有连接好,实质上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没衔接好,特别是涉及多部门、跨地域的工作。
陈建秋:大桥建成通车才5年就伤痕累累,小修不断,大修不绝,这是不正常的。显然,当初有关单位没有按照“百年大计”的标准设计、施工。亡羊补牢犹未晚,希望两地的交警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严管措施,并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记者叶淦
编辑:杨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