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洞头本岛西侧的一块土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林业部门规划这里是新增林地,其他部门规划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在同一空间区域上的规划冲突,导致土地无法有效利用,对洞头这个原本土地就稀缺的城区来说是极大的浪费,这是洞头区实际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县(市、区)会遇到的问题。
多规合一改革,让这类规划冲突的清除成为可能。建成一个平台、实现一张蓝图、推进一表审批、健全一套机制的改革措施,洞头让多个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实现各类规划的融合,从而优化土地空间开发利用的格局。
这项改革意外地得到了来自省级层面的认可。在记者赴洞头采访数日后,近日,洞头区委改革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兴奋地给记者打来电话:“省测绘局刚刚将洞头多规合一列为了省测绘行业推广应用典型案例。”
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要知道在一开始,洞头并没被列入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但立足洞头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洞头率全省之先自主开展改革,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改革进展顺利。
为何改?
清除规划布局“出血点”
洞头的“多规合一”改革并非凭空出现。
“多规”主要指发改、国土、住建、林业、交通、旅游、海洋与渔业、环保等重点部门涉及陆海空间管理的规划,来源于“三规合一”。“三规合一”的“三规”,指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三个规划也是影响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规划。
“从2013年11月以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多个方面,都提出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推动‘多规合一’。”洞头区住建局副局长林海轮说。
洞头的改革动因有四个方面:空间规划冲突、资源环境利用和保护、审批效率低下、易成为社会矛盾产生的诱因。
空间规划的冲突,是多规合一改革最直接的因素。“县(市、区)级政府出台的各类规划高达80多种,其中属于法定规划大概为20多种,不同类型的规划体系庞杂紊乱、部分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林海轮介绍,据“七规合一”平台分析,洞头区就有24000多处各类规划图斑冲突。
这就是说,洞头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存在规划冲突。这些冲突图斑犹如一个个“出血点”,严重影响了城市空间整体规划布局的“健康”。
再来看,如审批效率低下问题,由于不同部门在行政审批中互为前置、来回审批、效率低下。“比如洞头老百姓最关心的个人建房,涉及的住建、国土等部门各有各的坐标体系,仅进行国土地类查询一项,每年就有上千户群众要往返于国土局和测绘服务单位之间,进行坐标转换。”洞头区审管办副主任叶海燕说。
怎么改?
“四个一”改革井井有条
解决现有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2015年5月,洞头区出台了《洞头区探索开展“七规合一”推动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改革方案》,明确“四个一”的主要任务,即建成一个平台、实现一张蓝图、推进一表审批、健全一套机制。
建成一个平台,就是依托“数字洞头”的成果,开发“多规合一”地理信息平台。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各类规划统一格式、空间坐标、数据标准等,一一予以数据建库,从而实现规划要素叠加、在线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等。
由洞头区住建局牵头,目前洞头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已基本实现了在规划坐标系、基础数据库、空间规划图“三统一”,并导入发改、住建、规划、国土、环保等8个部门的规划数据,累计已有引领性规划29项、分析选址和辅助审批规划21项、查询统计一般规划13项。同时,信息平台还通过专线接入各有关部门统一安装运行,并与审批平台有效对接。
实现一张蓝图,就是全面分析各类规划间的矛盾冲突图斑,基本解决规划内容空间冲突、互不相融等突出问题,实现用地空间在“一张图”上的管理。
推进一表审批,就是将“多规合一”的初步成果应用到建设项目审批。项目发起部门只需要在发改的审批窗口提交一张表格,就不用像以往一样挨个跑部门去批。审批窗口会借助平台信息,向涉及的部门发出通知,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部门反馈意见的汇总,并为业主提供预选址意见。
健全一套机制,确定了洞头区规划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制度性解决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和各自责任及平台管理维护等问题。
改得好
一张蓝图管理城市空间
看起来简单的改革构架,事实上凝结了洞头区政府部门间的理解沟通与紧密协作。
以信息平台为例,早在2014年7月,平台就已启动建设。2015年3月,平台“毛坯”建成。
5月,改革方案的出台,为“多规合一”改革确定了功能、目标、操作、规范等。
8月,洞头区前往厦门考察,厦门的多规合一在全国都是出名的。“厦门把规划分成专题规划、一般规划等类别,对项目选址落地帮助很大。”洞头区发改局副局长施晓微说。
这趟“取经”回来后,洞头相关部门全员到齐,每个部门从一把手到具体科室负责人均到会,为“多规合一”的平台等改革进行筹划协调。
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
比如一张蓝图管理,起初遍布洞头全区域的规划冲突,综合考虑到对项目审批的不同影响,经过各部门的努力,原各规划间24000处矛盾图斑削减至1948多处。
当前,洞头“多规合一”已基本实现“一个平台”向社会,通过基层规划员、土地员的平台使用培训,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免费即时查询服务;“一张蓝图”绘全局,将各类规划内容集中反映在一张战略规划蓝图上;“一表审批”惠民生,整合流程、一门受理、协同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提高审批效率;“一套机制”转职能,建立与“七规合一”相适应的各项机制,有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去年4月,洞头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接受省专家组考核并顺利通过了验收。来自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专家们认为,该区的改革整合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林业、环保、海洋、旅游等部门的大量规划数据,在此基础上梳理消除多个规划的主要矛盾,并准备启动多规协同修编,形成空间管理一张蓝图,优化了自身的发展环境。
改革面对面>>>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测绘处处长菅建华
记者:对于温州洞头实施的“多规合一”改革,您是如何理解的?
菅建华:“多规合一”并非指只有一个规划,而是只有一个城市空间,在规划安排上互相协调,同时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
“多规合一”的基础是建设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只有建设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现陆海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统一,才能建成规划“一张图”,真正实现各类规划的融合,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
记者:设想如果多规合一改革举措在洞头乃至温州全市继续扩大落实,洞头或温州需要做什么?
菅建华:首先必须要深化对“多规合一”的认识,通过重新梳理各类规划的空间矛盾,明确规划主体的权益边界和责任边界,明确管控规则等,这目前还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再推动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根据规划审批流程再造的具体需要,以及统一空间规划管理的实际需求,谋划规划体系和规划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改革路径。
其次是要确定工作核心,进行战略谋划,并探索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作者:章映
编辑: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