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县市频道   ->   瑞安 -->正文
瑞安:心兰书社图书馆背后的故事
2018年06月25日 10:49:10来源:温州网瑞安支站

  日前,浙江省第二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揭晓,16项优秀案例中,瑞安的心兰书社图书馆榜上有名。这些案例进一步提高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开放利用水平,为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成为文物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典范。

  心兰书社是全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瑞安市区大沙堤150号,西河桥边,一座由栅栏围着的洋房式建筑,便是重新修缮后的省级文保单位、心兰书社。

  心兰书社距今已有146年历史。晚清时期,瑞安教育普及伊始,习文之风日盛,尽管私家拥有大量藏书,众多寒门学子却苦于无书可读。1872年,当时的瑞安社会名流许启畴,连同陈虬、陈国桢等进步开明人士,集约20人,筹资创办了心兰书社。

  心兰书社和当时的私家藏书楼有明显区别,其管理模式接近现代图书馆:先贤们集资买书,又购买田地,用田地收入维持书社运营,有完整的资金链;书社还推出了“信用借阅”的新理念,免费向瑞安以及周边人士开放,每人每次限借一本,如果所借书刊在借阅时间丢失或逾期不还,即登记在册,今后取消借书资格。

  心兰书社的出现,比京师同文馆早了26年,比上海强学会“强学书藏”早了23年。据现有的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一些专家的研究,心兰书社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公共图书馆,更为准确地说,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雏形。

  2014年,心兰书社修缮完成对外开放

  从清末到民国,心兰书社历风雨沧桑数十年,几乎不复存在。2011年4月,心兰书社开始修缮,直至2014年9月修缮、装修完成并设立了展示功能,开始对外免费开放,每周开放两天。

  修缮后的心兰书社,基本恢复了原貌。书社灰瓦白墙,前门后廊,廊间立着方柱,柱与柱顶部有拱形连接,是典型的清末民初中西合璧式的风格。书社整个平面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280平方米。

  修缮后的书社,较好地采用了同传统协调的材料,在布展的同时保留了文物建筑原有形制。展厅布展使用可逆原则,不附加破坏原有梁架和柱子,保留了原有的地面、梁架和门窗等。展厅内的展架为独立设置的柜架,照明使用低压弱电供电照明,选择重量轻、发热量小、风貌协调、高效节能的照明设施。管线铺设尽量隐蔽,避免敷设于建筑外立面,减少与建筑本体连接点。电气电路有防潮、防火保护,采用耐火阻燃铜导线,并设金属套管保护。基础设施选择时注意与建筑风貌协调,并采取合适的隐蔽措施。

  2016年,心兰书社由旧城办转为瑞安市文广新局管辖。心兰书社要恢复原来的借阅功能,才算是有了生命力。此时,已经接手心兰书社管理工作的王键也开始思考,如何让这座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焕发生机。

  图书借阅、全年开放

   让心兰书社真正“复活”了

  2016年,心兰书社真正“复活”了。靠街边的一个明亮的大房间,开辟出一个图书阅览和借阅的公共区域,心兰书社以瑞安市图书馆分馆的形式,“名正言顺”每天向市民开放。

  为了进一步复原当年心兰书社的藏书场景和氛围,王键还将心兰书社的一个空房间布置成了古籍展示室,将自己精心收藏的100多册清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古籍陈列在内,免费供广大市民参观。
  随着“玉海缥缃”城市书房项目的启动,2017年心兰书社也成为瑞安市首批开放的城市书房之一。不仅如此,如今的心兰书社还兼备了文化驿站的功能。截至目前,这个文化驿站已经举办了近10场文化活动。王键总会想办法邀请瑞安的知名人士走进书社,以讲座或对话、演出等多种形式,与市民进行文化的交流碰撞。
  “心兰书社是瑞安的文化窗口之一,是瑞安文化的宣传阵地。”王键告诉记者,心兰书社不仅要做到传承文脉,还原当年浓厚的学习氛围,还要集聚民间文化的力量,分享给并帮助到更多的人。

  相关链接:

  浙江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每两年一届,全省范围内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或文保点的构筑物类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在保护利用方面表现突出的,均可参与征集,比如保护利用方式具独创性、启发性,能在延续居住功能的文物建筑中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居住环境等。

  文/记者蔡玲玲

编辑: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