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第二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揭晓,16项优秀案例中,瑞安的心兰书社图书馆榜上有名。这些案例进一步提高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开放利用水平,为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成为文物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典范。
瑞安市区大沙堤150号,西河桥边,一座由栅栏围着的洋房式建筑,便是重新修缮后的省级文保单位、心兰书社。
心兰书社距今已有146年历史。晚清时期,瑞安教育普及伊始,习文之风日盛,尽管私家拥有大量藏书,众多寒门学子却苦于无书可读。1872年,当时的瑞安社会名流许启畴,连同陈虬、陈国桢等进步开明人士,集约20人,筹资创办了心兰书社。
心兰书社和当时的私家藏书楼有明显区别,其管理模式接近现代图书馆:先贤们集资买书,又购买田地,用田地收入维持书社运营,有完整的资金链;书社还推出了“信用借阅”的新理念,免费向瑞安以及周边人士开放,每人每次限借一本,如果所借书刊在借阅时间丢失或逾期不还,即登记在册,今后取消借书资格。
心兰书社的出现,比京师同文馆早了26年,比上海强学会“强学书藏”早了23年。据现有的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一些专家的研究,心兰书社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公共图书馆,更为准确地说,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雏形。
2014年,心兰书社修缮完成对外开放
从清末到民国,心兰书社历风雨沧桑数十年,几乎不复存在。2011年4月,心兰书社开始修缮,直至2014年9月修缮、装修完成并设立了展示功能,开始对外免费开放,每周开放两天。
修缮后的心兰书社,基本恢复了原貌。书社灰瓦白墙,前门后廊,廊间立着方柱,柱与柱顶部有拱形连接,是典型的清末民初中西合璧式的风格。书社整个平面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280平方米。
2016年,心兰书社由旧城办转为瑞安市文广新局管辖。心兰书社要恢复原来的借阅功能,才算是有了生命力。此时,已经接手心兰书社管理工作的王键也开始思考,如何让这座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焕发生机。
图书借阅、全年开放
让心兰书社真正“复活”了
2016年,心兰书社真正“复活”了。靠街边的一个明亮的大房间,开辟出一个图书阅览和借阅的公共区域,心兰书社以瑞安市图书馆分馆的形式,“名正言顺”每天向市民开放。
相关链接:
浙江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每两年一届,全省范围内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或文保点的构筑物类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在保护利用方面表现突出的,均可参与征集,比如保护利用方式具独创性、启发性,能在延续居住功能的文物建筑中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居住环境等。
文/记者蔡玲玲
编辑: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