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县市频道   ->   泰顺 -->正文
泰顺门楼坳村“共富工坊一条街” “家门口”赚到钱
2023年11月17日来源:温州日报

  门楼坳新村面貌。

  董文贵绘

  气温日渐走低,来到泰顺县西旸镇门楼坳村,处处可以感受到百姓红红火火过小日子的热情:村中有200多名小学生,每天上下学时,18米宽的柏油路上,是家长带着蹦蹦跳跳的孩子走得闲适的场景。得益于门楼坳村在村中打造集百姓管家、坊间集市、扶贫就业于一体的共富工坊一条街,引入了缝纫机、电器开关来料加工等共富产业,家长在照料家庭的同时又能很方便地在“家门口”赚到钱。

  门楼坳村的变化,背后是20年来泰顺坚持党建引领、同步持续推进“千万工程”与“共富大搬迁”的努力。

  “地广人稀、资金与资源无法支撑公共服务在农村全覆盖,曾是我们走好乡村振兴路的一大障碍。”泰顺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泰顺“九山半水半分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泰顺调研时作出“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重要指示,门楼坳村就是习近平此行调研过的村庄之一。随着“千万工程”与“共富大搬迁”的同步持续推进,泰顺县将资源、资金由分散投放转为统一谋划,有效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改善村容村貌。

  村头村尾走一圈,老一辈村民口中两米多宽的泥巴路,早已没有痕迹,18米宽的柏油路贯通全村;路面整洁,物件摆放有序;大路两边是统一规划建设的色彩鲜亮、造型美观的花园式住宅。为保持村容整洁无尘,村里招募低收入农户为保洁员,每天进行两次清扫,并配合洒水车清洁。

  “西旸镇拥有约200人的泰商群体,村里现在有电影院、供村民休憩的风雨亭,都是门楼坳泰商乡贤们捐建的。在乡村振兴中打好‘泰商回归牌’,对于我们村子的发展特别重要。”门楼坳村党支部书记周仕朝告诉记者。

  众多回归项目中,浙南运动飞行小镇项目,是门楼坳泰商乡贤周行贵的手笔。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创新推出夜市,加上传统的飞行小镇营地活动,高峰时游客日流量达7000人次左右。”周行贵介绍道,随着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该项目还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回乡创业,带动就业近百人。门楼坳村陆续开出了酒店、民宿、农家乐、超市、各类小吃店等,造富效应甚至向邻近乡镇溢出。

  这种造福效应,对于50多岁的普通村民许董英来说,最明显的影响就是能在家门口超市买上品牌酱油。多年前,家里吃的酱油,只能到村里唯一的杂货铺买散装酱油,每次买一毛钱或5分钱的量。

  “好日子让村民的心态变化更大。”回望村里一路变化,周仕朝感慨地说,村庄多年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外观环境的精彩蝶变和创富增收路径的拓宽,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好的生活推动了村民们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发生根本变化,“原来村民不良生活习惯很多,垃圾乱丢,保护环境意识薄弱;个人利益看得很重,开村民代表大会时,经常为自己的一点利益吵架、争论……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消失了,因为大家尝到了村庄整治、抱团发展带来的甜头。村集体也有钱了,经常改善公共设施。谁家有人生大病,村‘两委’知道后必到家里慰问,送钱送物;村里两户无房户,也由村集体出钱出力安顿好……”

  近几年来,门楼坳村党支部还以党建联建共同体为纽带,一方面与泰顺山友公司签订“山友e联”产业党建联建协议,创新“龙头企业+村集体+示范基地+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带动村内80多户农户发展高山大米、糯米山药、金丝皇菊等“订单农业”;另一方面携手温科院、农商行等高校企业,抱团投资一批惠农助农项目,如引光伏小康工程、研学实践基地等项目,以农旅融合、科技赋能等创新形式,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让“家家有生意,人人能赚钱”的乡村振兴路子越走越宽。

  周仕朝说:“眼下,我们村还在不断探索着让村庄发展更持久的收益模式,村里大部分年轻人目前都在外谋生,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能把年轻人都吸引回来,就说明我们的模式真正成功了。”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门楼坳村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投资惠农助农项目,实现“家家有生意,人人能赚钱”——

  小村有了“共富工坊一条街”

  本报记者 李艺 通讯员 赖淼莲 潘越

编辑:孙嘉励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