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县市频道   ->   乐清 -->正文
乐清茶韵新潮涌 多元活动助力茶文化传承
2025年04月18日来源:乐清日报

  近几年,乐清的茶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无我茶会、申时茶、茶经诵读等多元的茶文化和茶体验活动,走进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中。

  感受无我茶会

  4月14日上午,能仁茶学堂在市区清和公园广场举行的无我茶会,让市民认识了这种茶会形式。

无我茶会。陈尚云 摄

  上午9时半,当天20多名报名参加者报到签名领取无我茶会护照盖章后,抽签决定座次。茶会进行的程序、方法已经写在事先发给大家的“公告事项”内,所以茶会进行间并没有指挥与司仪,一切依排定的程序进行,大家安安静静泡茶,茶叶的种类与泡茶的方式不受任何流派的限制。

  大家席地围成一圈,10时许随着音乐响起,各自在自己的座次上用自备的茶具泡茶,约定每人泡茶4杯,泡好茶后,把三杯奉给左邻的三位茶侣,一杯留给自己,这样每人就都有四杯茶可喝。每人泡两道茶,每道的第二泡茶奉给经过的路人。喝完约定的泡数,收拾好自己的茶具,结束茶会。

  来自市区的黄微双是第三次参加无我茶会,驾轻就熟。“在乐清参加过两次,还参加过温州的国际茶日无我茶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的无我茶会方式我挺喜欢的,接纳、欣赏各种茶,努力把自己的茶泡好就行,分享给其他人,没有压力。”她拿出盖了3个章的无我茶会护照高兴地跟记者分享。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其间,也有很多路过的市民好奇地打听,通过参与饮茶和交谈,了解到了无我茶会的饮茶新方式。

  申时茶受青睐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市民乐乐体验过申时茶后,现在经常在单位组织同事在15时到17时喝申时茶,连喝7杯茶,在舒缓音乐中静坐冥想,喝完整个人的状态非常舒服,她乐此不疲。

  申时中国传统十二时辰之一,即15-17时,中医认为此时宜适当饮水和茶,帮助身体代谢排毒。申时茶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健康饮茶方式,推荐在15时到17时之间饮用温和的茶汤。

  乐乐说,饮用申时茶时需选择合适的茶具和温和的茶类,如年份较长的普洱熟茶,以及黑茶或老白茶。

  饮茶时应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并采用腹式呼吸等正确的坐姿和品饮方法。

  喝申时茶,发汗排毒,可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并能陶冶情操,增添文化氛围。

  诵读茶经典传承茶文化

  诵读跟茶相关的书和经典,浸润传统文化,不知不觉,李娜与一群书友已坚持了三年多。前几天,她们还开展了《茶经》诵读活动,重温茶经典。

  李娜是一名高级茶艺师,这几年接触茶多了,就想深入研读跟茶相关的经典著作。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茶之为用,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经》由唐代陆羽编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李娜和书友每天花上几分钟、十几分钟,诵读其中的一个章节,录音后发到每日经典诵读群打卡,通过诵读《茶经》,她了解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内容。

  通读一遍不过瘾,过了一段时间,又重读《茶经》,温故而知新。“我们至少已经读了3次。”李娜说。

  此后,她还诵读了《大观茶论》《茶录》等。《大观茶论》原名《茶论》,是宋徽宗赵佶所著的论茶典籍,反映了北宋以来中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李娜花了20天通读了全书二十篇,书中对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等方面加以阐述,精微地描述和解析了当时点茶艺术的细节和精髓,让李娜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源:乐清日报

原标题:乐清茶韵新潮涌 多元活动助力茶文化传承

记者徐琴微

监制:张佳玮 | 责任编辑:张朋杰 | 编辑:姜珂珂